安徽财经大学教务处(创业学院、招生办公室、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网站!
安徽“新经管”发展战略
 

安徽财经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水平财经类院校,在教育部力推“新工科”建设发展过程中,敏锐地紧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以最快速度顺应形势、调整思路,在全国率先提出“新经管”发展战略。一年多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和课程建设、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多点突破,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让“新经管”战略工程落到实处。

为使广大师生更好地了解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制定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建设现状以及下一步工作,记者日前专访了学校教务处处长经庭如教授,请他就学校新经管发展战略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问: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制定的背景?

答:现代信息技术和新经济发展,对经济管理类需求提出新要求。安徽财经大学在20181月召开的第六次党代会上果断提出要“拥抱新时代   打造新经管”。校党委书记、校长丁忠明指出:“新经管”建设工程是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努力提升学校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打造安财“新经管”是呼应“新工科”建设的需要,是顺应“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更是拥抱新时代、践行新使命、抢抓新机遇、实现先发新优势的需要。

问:“新经管”发展战略如何凝聚共识

学校提出“新经管”发展战略后,组织了系列专题研讨,探讨“新经管”内涵、目标、发展路径等。为凝聚共识,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院长等在学校校园网刊发系列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新经管”建设的背景、意义、目标、措施等。如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加来《实施“新经管”建设工程   着力打造先发新优势》一文中指出,打造“新经管”,既要看到我们传统学科的优势,又要准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本质问题。文章强调,要用全新视野审视学科的发展,要用宽广的胸怀打造“新经管”,要适应新时代、改造旧经管。打造“新经管”,不仅是我们培养人才方案的升级,而且是我们培养过程、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管理能力、服务水平的全面升级。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学校 “新经管”发展战略的内容框架?

答:为保证安财“新经管”建设的科学组织和有效推进,学校出台了《安徽财经大学“新经管”建设工程总体方案》《“新经管”建设工程思想大讨论及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等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新经管”建设工程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新经管”建设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方案》《“新经管”建设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方案》《“新经管”建设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方案》,“新经管”发展战略涵盖了1个总体建设方案和5个子方案。其中总体建设方案体现为“一个思想”“四个原则”“三个目标”。

一个思想: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积极更新并有效确立先进教育理念,坚持“以本为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实现内涵式发展,在全面完成学校“十三五”建设发展目标任务基础上,尽快建成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四个原则:坚持理念先行、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内涵发展、坚持协调推进。

三个目标: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区域及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得到有效融合,学校支撑与引领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毕业生适应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高层次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更加完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学校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有效推进。

问:“新经管”发展战略实施的重点任务有哪些呢

答:学校将任务落实在9个重点工作上:一是开展“新经管建设工程思想大讨论;二是制定实施学校中长期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提升国家“双万”计划水平;三是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四是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五是着力加强优势特色课程建设;六是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七是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八是改革完善本科专业评估机制;九是切实加快智慧校园建设

问:在“新经管”发展战略背景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哪些举措?

答:在“新经管”发展战略背景下,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举措落实在两个词上,这两个词就是“重构”和“建制”

“重构”指的是以新理念直面新时代教与学的新挑战。“新经管”战略工程的“新”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教学理念。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专门思维和专业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综合素养,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二是新的教学内容。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嵌入课程体系中,以现有的学科专业为基础,推进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实施方案,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

三是新的教学手段。推进新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层次应用,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建设一批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展MOOCSPOC和混合式课堂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四是新的教学方式。修订完善课堂教学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定,改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评价办法,推广小班教学、混合教学方式,推动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室建设,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五是新的教学服务。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从“管理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分立方式”向“协同方式”转变。

六是新的教学管理。打造“智慧校园”,更新优化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全面推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服务的现代化、信息化。

七是新的保障体系。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做好“兜底线、保合格、促引领”三级专业认证工作,着力解决学校每一个本科专业“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建立健全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机制。

建制”是指学校多措并举,上下联动,大胆创新,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到提倡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从注重教学激励与教师荣誉到融入信息化新技术,从创新“教”与“学”的新方式到科学建构学生知识结构等等。

问:学校“新经管”发展战略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有哪些要求

答:一是理清专业升级改造新路径。学校现有本科专业分三大类,理工类、经管类、文法艺等非经管类。理工类专业按新工科的要求进行改造发展,重点培养计算机、工程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人才,同时发挥对“新经管”的课程、师资等支撑作用;重点对现有经管专业按照新经济发展需求和新技术发展要求进行再造;文法艺等非经管类专业融入到“新经管”发展中,形成“经管”特色。三大类专业相互融合、互相支撑。新工科要求人才培养要同时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新经管要求人才培养要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兼备文法艺术素养;文法艺等人才培养要懂经济管理,兼备工科素养等。

学校出台了本科专业的申报、停招、撤销等管理办法,控制专业数量,强化特色和内涵发展,根据社会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压缩专业规模,专业数量由六十多减到五十左右。严格限定新专业申报,要求必须是新经济、新技术和交叉学科专业。

二是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改造经管专业。强化宽口径,淡化专业边界,以新技术为平台、工具和手段,实施经济、管理专业相互交叉融合,如金融与贸易的融合、金融与电商的融合、会计税务一体化、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交叉等。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经管专业新方向,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到经管类专业改造中,通过“互联网+专业”等方式打造特色专业方向,如“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会计”、“大数据+企业管理”等。

问:学校“新经管”发展战略,截止目前取得了哪些实质性进展?

答:截止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且在持续推进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晰了人才培养“路线图”

出台《关于修订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意见》涉及重构课程体系,比如在大一大二基础公共课程模块中增设计算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基础课程,在大三大四专业课程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调整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如互联网金融、智能会计、大数据税务管理、智慧外贸等。《意见》还涉及再造课程形式、优化教学模式和革新教学方法;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创新型人才。新的培养已于20189月正式开始实施。

二是整合学科优质资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配套完善制度建设,按照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不断夯实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开展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和实施本科特殊人才培养形式和方案,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学校还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安徽财经大学普通本科学生专业分流管理办法(修订)》管理办法,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完善主辅修制度和双学位制度,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的新机制,2018-2019学年,我校共有8492018级本科学生实现转专业,占2018级本科学生总数16.16%,涉及专业数34个。

三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综合能力

在第一课堂全面压缩课堂教学课时前提下,总体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比重,思政课程学分增加至16个;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加强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在第一课堂之外设置10个提升综合素质学分。学校还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手实施体育俱乐部、文学艺术俱乐部和劳动教育管理办法,推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四是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教育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出台一流课程建设方案,实施一流课程支持计划,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打造“金课”,淘汰“水课”为主要目标,大力建设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五大“金课”,发挥学校经济管理学科综合优势,加强大类平台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手段对教学运行、教学各环节、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实施精准的管理和控制,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有针对性地推进教学改革;修订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的评选条件,提升教学工作量特别是本科课堂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学业绩的认定标准;借助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平台,记录教学过程,加强教育教学业绩考核。

五是积极培育一流专业

出台《安徽财经大学“一流专业”建设方案》,方案着力在转变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投入等方面对重点专业进行扶持,将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专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配套出台了《安徽财经大学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建立生源与就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学习成果、课程与教材、产学研合作、质量保障与特色等建设指标体系。

六是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学校首先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进程,顺应“互联网+”时代教学主体、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等要素的变革与发展,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了“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通过构建情境、交互、体验、反思为一体的深度学习场域,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线上平台的教师使用人数已经超过700多人,学生使用人数超过2万多人,开设课程400多门,并成功举办第二届“超星杯”移动教学大赛和2019年第四届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其次改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评价办法,鼓励、引导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基础平台,对教学运行、教学各环节实施精准的管理和控制,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有针对性推进教学改革。

七是以学科竞赛为引领培养创新型人才

制定了《安徽财经大学学科竞赛类学分认定指南》,将参加学科竞赛列入学生的必修项目,要求学生大学期间必须修满10个学科竞赛类学分。实施用学科竞赛成绩进行毕业论文替代等新机制,逐步形成学生个性发展与专业教育提升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良好态势。

全面修订了《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试行办法》,从立项、组织、考核等层面提高对学科竞赛的认识,从资助、奖励、业绩等层面进行引导和加大激励力度。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正式向社会发布《2014-2018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学校在2014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组Top300榜单上位列第171位,位列全国人文社科类高校第六,获奖总数位列全国财经类高校第一。

八是注重教学激励与教师荣誉,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出台《安徽财经大学教学成果认定及奖励办法》将教育教学成果分ABC三类,每类6-7项,按类分项给予奖励,支持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德、智、体、美、劳等各种活动纳入到教学工作量中,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对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在原有设立的“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课堂教学奖”“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教师教学荣誉基础上,新出台了《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终身成就奖”“教学卓越贡献奖”“教学杰出青年奖”评选及奖励办法》。在评选要求方面,各类奖项分别从师德师风、教学工作量、承担教育教学项目、学生评教、教学成果获奖、科研水平、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教学和学术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九是改革学生学习评价制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体系

建立本科生学习考核评价体系。以学习考核评价为核心,将专业课程学习评价和实践课程学习评价、“第一课堂”学习评价和“第二课堂”学习评价相结合;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将学习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奖励和提供深造机会的主要依据。运用丰富的评价指标,科学灵活的评价方式,积极有力的学业奖励措施,灵敏有效的学业预警机制,形成浓郁的学风,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学习质量。2018年度学生评教等次中,优秀为75.64%,良好为24.36%,合格为100%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坚持学生第一、注重学生参与、助推学生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从“管理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分立方式”向“协同方式”转变。结合学生发展需求,构建全方位、全过程、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体系;依据学生特点,健全分类、分层、分阶段的教育教学服务机制;针对学生差异,提供多元化、菜单式、高效率的教育教学服务项目。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需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问:我校“新经管”发展战略下一步如何推进?

实施“新经管”发展战略一年多来,出台了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下一步应发挥先行优势,乘势而为,将新经管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主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凝聚全校师生共识,形成合力;按照新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要求,完善“新经管”发展战略体系设计;加强研究,提升“新经管”发展战略理论高度;加强校际合作,联合推动;重点在创新性人才培养、强化三全育人、打造“金专”“金课”“金师”、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取得成效和突破。


 

安徽“新经管”发展战略

安徽财经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水平财经类院校,在教育部力推“新工科”建设发展过程中,敏锐地紧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以最快速度顺应形势、调整思路,在全国率先提出“新经管”发展战略。一年多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和课程建设、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多点突破,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让“新经管”战略工程落到实处。

为使广大师生更好地了解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制定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建设现状以及下一步工作,记者日前专访了学校教务处处长经庭如教授,请他就学校新经管发展战略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问: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制定的背景?

答:现代信息技术和新经济发展,对经济管理类需求提出新要求。安徽财经大学在20181月召开的第六次党代会上果断提出要“拥抱新时代   打造新经管”。校党委书记、校长丁忠明指出:“新经管”建设工程是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努力提升学校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打造安财“新经管”是呼应“新工科”建设的需要,是顺应“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更是拥抱新时代、践行新使命、抢抓新机遇、实现先发新优势的需要。

问:“新经管”发展战略如何凝聚共识

学校提出“新经管”发展战略后,组织了系列专题研讨,探讨“新经管”内涵、目标、发展路径等。为凝聚共识,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院长等在学校校园网刊发系列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新经管”建设的背景、意义、目标、措施等。如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加来《实施“新经管”建设工程   着力打造先发新优势》一文中指出,打造“新经管”,既要看到我们传统学科的优势,又要准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本质问题。文章强调,要用全新视野审视学科的发展,要用宽广的胸怀打造“新经管”,要适应新时代、改造旧经管。打造“新经管”,不仅是我们培养人才方案的升级,而且是我们培养过程、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管理能力、服务水平的全面升级。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学校 “新经管”发展战略的内容框架?

答:为保证安财“新经管”建设的科学组织和有效推进,学校出台了《安徽财经大学“新经管”建设工程总体方案》《“新经管”建设工程思想大讨论及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等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新经管”建设工程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新经管”建设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方案》《“新经管”建设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方案》《“新经管”建设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方案》,“新经管”发展战略涵盖了1个总体建设方案和5个子方案。其中总体建设方案体现为“一个思想”“四个原则”“三个目标”。

一个思想: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积极更新并有效确立先进教育理念,坚持“以本为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实现内涵式发展,在全面完成学校“十三五”建设发展目标任务基础上,尽快建成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四个原则:坚持理念先行、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内涵发展、坚持协调推进。

三个目标: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区域及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得到有效融合,学校支撑与引领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毕业生适应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高层次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更加完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学校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有效推进。

问:“新经管”发展战略实施的重点任务有哪些呢

答:学校将任务落实在9个重点工作上:一是开展“新经管建设工程思想大讨论;二是制定实施学校中长期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提升国家“双万”计划水平;三是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四是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五是着力加强优势特色课程建设;六是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七是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八是改革完善本科专业评估机制;九是切实加快智慧校园建设

问:在“新经管”发展战略背景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哪些举措?

答:在“新经管”发展战略背景下,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举措落实在两个词上,这两个词就是“重构”和“建制”

“重构”指的是以新理念直面新时代教与学的新挑战。“新经管”战略工程的“新”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教学理念。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专门思维和专业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综合素养,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二是新的教学内容。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嵌入课程体系中,以现有的学科专业为基础,推进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实施方案,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

三是新的教学手段。推进新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层次应用,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建设一批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展MOOCSPOC和混合式课堂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四是新的教学方式。修订完善课堂教学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定,改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评价办法,推广小班教学、混合教学方式,推动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室建设,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五是新的教学服务。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从“管理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分立方式”向“协同方式”转变。

六是新的教学管理。打造“智慧校园”,更新优化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全面推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服务的现代化、信息化。

七是新的保障体系。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做好“兜底线、保合格、促引领”三级专业认证工作,着力解决学校每一个本科专业“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建立健全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机制。

建制”是指学校多措并举,上下联动,大胆创新,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到提倡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从注重教学激励与教师荣誉到融入信息化新技术,从创新“教”与“学”的新方式到科学建构学生知识结构等等。

问:学校“新经管”发展战略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有哪些要求

答:一是理清专业升级改造新路径。学校现有本科专业分三大类,理工类、经管类、文法艺等非经管类。理工类专业按新工科的要求进行改造发展,重点培养计算机、工程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人才,同时发挥对“新经管”的课程、师资等支撑作用;重点对现有经管专业按照新经济发展需求和新技术发展要求进行再造;文法艺等非经管类专业融入到“新经管”发展中,形成“经管”特色。三大类专业相互融合、互相支撑。新工科要求人才培养要同时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新经管要求人才培养要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兼备文法艺术素养;文法艺等人才培养要懂经济管理,兼备工科素养等。

学校出台了本科专业的申报、停招、撤销等管理办法,控制专业数量,强化特色和内涵发展,根据社会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压缩专业规模,专业数量由六十多减到五十左右。严格限定新专业申报,要求必须是新经济、新技术和交叉学科专业。

二是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改造经管专业。强化宽口径,淡化专业边界,以新技术为平台、工具和手段,实施经济、管理专业相互交叉融合,如金融与贸易的融合、金融与电商的融合、会计税务一体化、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交叉等。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经管专业新方向,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到经管类专业改造中,通过“互联网+专业”等方式打造特色专业方向,如“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会计”、“大数据+企业管理”等。

问:学校“新经管”发展战略,截止目前取得了哪些实质性进展?

答:截止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且在持续推进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晰了人才培养“路线图”

出台《关于修订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意见》涉及重构课程体系,比如在大一大二基础公共课程模块中增设计算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基础课程,在大三大四专业课程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调整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如互联网金融、智能会计、大数据税务管理、智慧外贸等。《意见》还涉及再造课程形式、优化教学模式和革新教学方法;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创新型人才。新的培养已于20189月正式开始实施。

二是整合学科优质资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配套完善制度建设,按照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不断夯实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开展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和实施本科特殊人才培养形式和方案,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学校还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安徽财经大学普通本科学生专业分流管理办法(修订)》管理办法,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完善主辅修制度和双学位制度,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的新机制,2018-2019学年,我校共有8492018级本科学生实现转专业,占2018级本科学生总数16.16%,涉及专业数34个。

三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综合能力

在第一课堂全面压缩课堂教学课时前提下,总体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比重,思政课程学分增加至16个;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加强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在第一课堂之外设置10个提升综合素质学分。学校还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手实施体育俱乐部、文学艺术俱乐部和劳动教育管理办法,推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四是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教育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出台一流课程建设方案,实施一流课程支持计划,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打造“金课”,淘汰“水课”为主要目标,大力建设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五大“金课”,发挥学校经济管理学科综合优势,加强大类平台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手段对教学运行、教学各环节、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实施精准的管理和控制,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有针对性地推进教学改革;修订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的评选条件,提升教学工作量特别是本科课堂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学业绩的认定标准;借助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平台,记录教学过程,加强教育教学业绩考核。

五是积极培育一流专业

出台《安徽财经大学“一流专业”建设方案》,方案着力在转变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投入等方面对重点专业进行扶持,将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专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配套出台了《安徽财经大学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建立生源与就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学习成果、课程与教材、产学研合作、质量保障与特色等建设指标体系。

六是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学校首先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进程,顺应“互联网+”时代教学主体、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等要素的变革与发展,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了“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通过构建情境、交互、体验、反思为一体的深度学习场域,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线上平台的教师使用人数已经超过700多人,学生使用人数超过2万多人,开设课程400多门,并成功举办第二届“超星杯”移动教学大赛和2019年第四届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其次改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评价办法,鼓励、引导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基础平台,对教学运行、教学各环节实施精准的管理和控制,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有针对性推进教学改革。

七是以学科竞赛为引领培养创新型人才

制定了《安徽财经大学学科竞赛类学分认定指南》,将参加学科竞赛列入学生的必修项目,要求学生大学期间必须修满10个学科竞赛类学分。实施用学科竞赛成绩进行毕业论文替代等新机制,逐步形成学生个性发展与专业教育提升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良好态势。

全面修订了《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试行办法》,从立项、组织、考核等层面提高对学科竞赛的认识,从资助、奖励、业绩等层面进行引导和加大激励力度。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正式向社会发布《2014-2018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学校在2014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组Top300榜单上位列第171位,位列全国人文社科类高校第六,获奖总数位列全国财经类高校第一。

八是注重教学激励与教师荣誉,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出台《安徽财经大学教学成果认定及奖励办法》将教育教学成果分ABC三类,每类6-7项,按类分项给予奖励,支持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德、智、体、美、劳等各种活动纳入到教学工作量中,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对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在原有设立的“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课堂教学奖”“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教师教学荣誉基础上,新出台了《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终身成就奖”“教学卓越贡献奖”“教学杰出青年奖”评选及奖励办法》。在评选要求方面,各类奖项分别从师德师风、教学工作量、承担教育教学项目、学生评教、教学成果获奖、科研水平、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教学和学术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九是改革学生学习评价制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体系

建立本科生学习考核评价体系。以学习考核评价为核心,将专业课程学习评价和实践课程学习评价、“第一课堂”学习评价和“第二课堂”学习评价相结合;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将学习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奖励和提供深造机会的主要依据。运用丰富的评价指标,科学灵活的评价方式,积极有力的学业奖励措施,灵敏有效的学业预警机制,形成浓郁的学风,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学习质量。2018年度学生评教等次中,优秀为75.64%,良好为24.36%,合格为100%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坚持学生第一、注重学生参与、助推学生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从“管理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分立方式”向“协同方式”转变。结合学生发展需求,构建全方位、全过程、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体系;依据学生特点,健全分类、分层、分阶段的教育教学服务机制;针对学生差异,提供多元化、菜单式、高效率的教育教学服务项目。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需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问:我校“新经管”发展战略下一步如何推进?

实施“新经管”发展战略一年多来,出台了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下一步应发挥先行优势,乘势而为,将新经管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主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凝聚全校师生共识,形成合力;按照新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要求,完善“新经管”发展战略体系设计;加强研究,提升“新经管”发展战略理论高度;加强校际合作,联合推动;重点在创新性人才培养、强化三全育人、打造“金专”“金课”“金师”、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取得成效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