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教师篇】潜心教学路 润物细无声
发布时间: 2019-11-05 浏览次数: 2376

     张超,男,1981年12月出生,安徽含山人,中共党员,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在站),硕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财经大学“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2019年获安徽财经大学“教学杰出青年奖”主要教授《证券投资学》《国际投资学》《金融理论与政策》《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等课程。

课程思政 教书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的初心就是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教学,热爱学生”谈到开展课程思政的初衷,张超娓娓道来,“大学教师要立德树人,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要教知识,还要给他们正向的引导”。在安徽省委副书记信长星同志来我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上,张超作了题为“师生互动学习十九大报告,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的发言,汇报自己如何将十九大报告精神内涵与金融学专业课程相结合搬上讲台与学生交互学习的情况和取得的实际效果,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与认同。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指示给了张超新的启发。从此,张超更加关注思政育人作为课程教学的要求与点睛之笔,实施课程诊断,修订课程标准,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比如,在课程教学中,张超将不动产信用控制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具体应用”、“我国不允许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抵押补充贷款的意图等各章节知识点的讲解与坚持“住房不炒”主基调打好“三大攻坚战”要求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等国家形势与政策的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展开充分的认知和思考的同时也使学生对中国实际国情有更加深刻的学习和体会,实现将学习专业知识与加强思想政治素养更紧密联系的教学目标。

    潜心教学 授知授渔

古之学者必有师。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触动另一个灵魂。任教十三年来,张超治学严谨,教风端正,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正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张超每年承担大量的本科教学和论文指导工作,教学工作量巨大。但他并未抱怨,而是潜心工作,在学生与老师中口碑颇丰。三年来,学生评教均分91.9分连续三年教学考核优秀2019年获安徽财经大学“教学杰出青年奖”荣誉称号。

十三年如一日,即使是他再熟悉不过的课本,张超也会课前认真准备,仔细写好教案和备课笔记,并于课后及时总结。正是细致入微的备课过程成就了他上课时的精彩演绎。张超的课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主动深入思考问题,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耐心解答,在教学八小时以外仍会线上解决学生提出的学习内甚至学习外的任何疑惑;课后认真批改学生每一本作业,并能够及时将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生。张超更加注重“启发教育”、“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理念,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张超始终不骄不躁,坚守教学初心,敬畏课堂,通过课后自省反思,观见得失,改进教学

勤于笔耕 教研相长

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张超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的理念,将教研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课题研究,对平时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研究促教学,又把教学过程发现的问题来推动研究,相辅相成,良性循环张超看来,课堂教学要形式与内容并重:在授课形式上,“要发挥课堂的主场优势,充分利用现场感,利用多媒体设备,连教师的身体动作甚至表情都要充分利用起来”;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张超认为:教学实践需要过程,要不断学习,注重积累。专业课教师尤其要把自己所从事的科研内容融于教学内容中去,不要完全按照书本,这样才能不断带给学生“干货”、“新的东西”。

窗体    任教以来,张超主持过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和校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各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篇,教学成果十分丰硕。

    恰逢学校“新经管”建设的重要契机,张超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我校金融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进行探索,以期形成区位优势,突出培养特色,据此申报的项目获批安徽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与此同时,张超不忘以科研成果的积累反哺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独撰身份发表CSSCI源刊论文12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篇;共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2006年2月,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张超就告诉自己,选择了教师这条路,就要一往无前地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严以律己,将习近平总书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刻于初心。以师德建设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以教学规律为纲。教学相长,让他珍惜教师这份职业;教书育人,让他热爱教师这份职业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十三年来,他一直不忘初心,教书育人,教学相长,他一直在教学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朝着最初的目标坚定前行

【榜样的力量•教师篇】潜心教学路 润物细无声

   发布时间:2019-11-05   浏览次数:2376

     张超,男,1981年12月出生,安徽含山人,中共党员,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在站),硕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财经大学“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2019年获安徽财经大学“教学杰出青年奖”主要教授《证券投资学》《国际投资学》《金融理论与政策》《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等课程。

课程思政 教书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的初心就是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教学,热爱学生”谈到开展课程思政的初衷,张超娓娓道来,“大学教师要立德树人,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要教知识,还要给他们正向的引导”。在安徽省委副书记信长星同志来我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上,张超作了题为“师生互动学习十九大报告,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的发言,汇报自己如何将十九大报告精神内涵与金融学专业课程相结合搬上讲台与学生交互学习的情况和取得的实际效果,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与认同。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指示给了张超新的启发。从此,张超更加关注思政育人作为课程教学的要求与点睛之笔,实施课程诊断,修订课程标准,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比如,在课程教学中,张超将不动产信用控制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具体应用”、“我国不允许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抵押补充贷款的意图等各章节知识点的讲解与坚持“住房不炒”主基调打好“三大攻坚战”要求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等国家形势与政策的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展开充分的认知和思考的同时也使学生对中国实际国情有更加深刻的学习和体会,实现将学习专业知识与加强思想政治素养更紧密联系的教学目标。

    潜心教学 授知授渔

古之学者必有师。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触动另一个灵魂。任教十三年来,张超治学严谨,教风端正,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正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张超每年承担大量的本科教学和论文指导工作,教学工作量巨大。但他并未抱怨,而是潜心工作,在学生与老师中口碑颇丰。三年来,学生评教均分91.9分连续三年教学考核优秀2019年获安徽财经大学“教学杰出青年奖”荣誉称号。

十三年如一日,即使是他再熟悉不过的课本,张超也会课前认真准备,仔细写好教案和备课笔记,并于课后及时总结。正是细致入微的备课过程成就了他上课时的精彩演绎。张超的课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主动深入思考问题,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耐心解答,在教学八小时以外仍会线上解决学生提出的学习内甚至学习外的任何疑惑;课后认真批改学生每一本作业,并能够及时将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生。张超更加注重“启发教育”、“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理念,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张超始终不骄不躁,坚守教学初心,敬畏课堂,通过课后自省反思,观见得失,改进教学

勤于笔耕 教研相长

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张超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的理念,将教研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课题研究,对平时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研究促教学,又把教学过程发现的问题来推动研究,相辅相成,良性循环张超看来,课堂教学要形式与内容并重:在授课形式上,“要发挥课堂的主场优势,充分利用现场感,利用多媒体设备,连教师的身体动作甚至表情都要充分利用起来”;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张超认为:教学实践需要过程,要不断学习,注重积累。专业课教师尤其要把自己所从事的科研内容融于教学内容中去,不要完全按照书本,这样才能不断带给学生“干货”、“新的东西”。

窗体    任教以来,张超主持过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和校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各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篇,教学成果十分丰硕。

    恰逢学校“新经管”建设的重要契机,张超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我校金融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进行探索,以期形成区位优势,突出培养特色,据此申报的项目获批安徽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与此同时,张超不忘以科研成果的积累反哺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独撰身份发表CSSCI源刊论文12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篇;共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2006年2月,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张超就告诉自己,选择了教师这条路,就要一往无前地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严以律己,将习近平总书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刻于初心。以师德建设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以教学规律为纲。教学相长,让他珍惜教师这份职业;教书育人,让他热爱教师这份职业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十三年来,他一直不忘初心,教书育人,教学相长,他一直在教学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朝着最初的目标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