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安徽财经大学关于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建设的实施细则
发布时间: 2012-06-12 浏览次数: 155

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直接反映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加强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建设工作,形成适应学科、专业特点的科学完整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实践技能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建设内容

1、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课程的综合知识和方法,或涉及与本课程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中外文资料的能力。

2、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或只给实验目的和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和材料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3、教学计划中单列的实验课程(含专业模拟训练课)均属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课程范畴。

4、实验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使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80%,教学质量高。

  

    二、建设原则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是实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因此,结合学科发展及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实验教学体系的全面改进:

1、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与课程体系构建的特色,结合学生的基础性实验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将本人研究所得的前沿、领先的知识引入实验课程体系,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学校特色的实验项目,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先进性;

2、吸收国内外其他学校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选用成熟的实验项目,并加以二次开发使之融入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同步性;

3、改造原有的实验内容,鼓励教师合理选择和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积极打破学科界限,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究体验,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特色显著、效果良好的实验项目,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示范性。

    三、建设措施

1、对于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建设工作,采取项目化管理方式。

2、各实验室应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并做好材料保存。

3、实验课程所在教学部门应做好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工作,做好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工作的总结材料。

4、各教学部门应积极组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良好运行的基础上,为自由开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编写教材,加以推广。同时为满足开设实验的需要,各教学部门应加强经费投入,配置具有一定前瞻性、品质精良、组合优化、数量充足的仪器设备。

5、教务处组织专家对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安徽财经大学社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加强社会实践管理,根据《安徽财经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分制实施办法》关于实践教育课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假期和平时课余时间,以面向社会,促进专业学习,锻炼能力,开拓视野为目的,以科技文化服务、社会调查、公益劳动、青年志愿者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引导大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全方位得到锻炼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实践的原则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有利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尤其是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的指导思想。

2、坚持社会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坚持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相互学习与自我感悟相结合的工作思路。

3、坚持“多种形式、注重实效”和“假期为主,平时为辅”的基本原则。

三、社会实践的形式

1、校内、外各类公益活动(含:各类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等);

2、社会调研或考察(含:各类寒暑假社会实践项目等);

3、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或见习(毕业实习除外)。

四、社会实践的学分及时间

1、学分:1学分;

2、时间:社会实践安排在第一至第六学期进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间累计达到八周。(注:可选择多种形式进行,其中必须含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项目)

五、社会实践的考核及学分认定

1、社会实践的管理部门为学生处,校团委负责组织,各学院团总支负责具体实施。

2、学生每次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后,由学生本人和接受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有关单位填写《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记录册》(以下简称《社会实践记录册》)。

3、各学院团总支对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和督促,并于每学期开学初收集、检查本学院学生的《社会实践记录册》,统计学生的社会实践学时数等。

4、第七学期开学初,学生累计完成八周社会实践活动后,结合本人实际和体会撰写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一篇(题目自定,字数不少于3000字),与《社会实践记录册》一起上交所在学院团总支。

5、团总支负责评阅本学院学生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汇总每名学生的实践学时总数,综合评定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成绩,并将“社会实践学时汇总表”和成绩登记表交校团委。

6、校团委会同学生处对各学院团总支上报的“社会实践学时汇总表”和成绩登记表进行审核,并报教务处。

7、社会实践的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学分绩点分别记为3、2.5、和0。

8、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考核成绩经教务处认定后,即可获得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

9、学生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与《社会实践记录册》由各学院团总支负责归档备查。

  

 

【实践教学】安徽财经大学关于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建设的实施细则

   发布时间:2012-06-12   浏览次数:155

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直接反映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加强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建设工作,形成适应学科、专业特点的科学完整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实践技能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建设内容

1、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课程的综合知识和方法,或涉及与本课程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中外文资料的能力。

2、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或只给实验目的和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和材料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3、教学计划中单列的实验课程(含专业模拟训练课)均属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课程范畴。

4、实验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使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80%,教学质量高。

  

    二、建设原则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是实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因此,结合学科发展及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实验教学体系的全面改进:

1、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与课程体系构建的特色,结合学生的基础性实验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将本人研究所得的前沿、领先的知识引入实验课程体系,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学校特色的实验项目,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先进性;

2、吸收国内外其他学校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选用成熟的实验项目,并加以二次开发使之融入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同步性;

3、改造原有的实验内容,鼓励教师合理选择和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积极打破学科界限,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究体验,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特色显著、效果良好的实验项目,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示范性。

    三、建设措施

1、对于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建设工作,采取项目化管理方式。

2、各实验室应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并做好材料保存。

3、实验课程所在教学部门应做好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工作,做好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工作的总结材料。

4、各教学部门应积极组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良好运行的基础上,为自由开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编写教材,加以推广。同时为满足开设实验的需要,各教学部门应加强经费投入,配置具有一定前瞻性、品质精良、组合优化、数量充足的仪器设备。

5、教务处组织专家对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安徽财经大学社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加强社会实践管理,根据《安徽财经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分制实施办法》关于实践教育课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假期和平时课余时间,以面向社会,促进专业学习,锻炼能力,开拓视野为目的,以科技文化服务、社会调查、公益劳动、青年志愿者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引导大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全方位得到锻炼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实践的原则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有利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尤其是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的指导思想。

2、坚持社会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坚持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相互学习与自我感悟相结合的工作思路。

3、坚持“多种形式、注重实效”和“假期为主,平时为辅”的基本原则。

三、社会实践的形式

1、校内、外各类公益活动(含:各类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等);

2、社会调研或考察(含:各类寒暑假社会实践项目等);

3、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或见习(毕业实习除外)。

四、社会实践的学分及时间

1、学分:1学分;

2、时间:社会实践安排在第一至第六学期进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间累计达到八周。(注:可选择多种形式进行,其中必须含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项目)

五、社会实践的考核及学分认定

1、社会实践的管理部门为学生处,校团委负责组织,各学院团总支负责具体实施。

2、学生每次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后,由学生本人和接受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有关单位填写《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记录册》(以下简称《社会实践记录册》)。

3、各学院团总支对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和督促,并于每学期开学初收集、检查本学院学生的《社会实践记录册》,统计学生的社会实践学时数等。

4、第七学期开学初,学生累计完成八周社会实践活动后,结合本人实际和体会撰写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一篇(题目自定,字数不少于3000字),与《社会实践记录册》一起上交所在学院团总支。

5、团总支负责评阅本学院学生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汇总每名学生的实践学时总数,综合评定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成绩,并将“社会实践学时汇总表”和成绩登记表交校团委。

6、校团委会同学生处对各学院团总支上报的“社会实践学时汇总表”和成绩登记表进行审核,并报教务处。

7、社会实践的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学分绩点分别记为3、2.5、和0。

8、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考核成绩经教务处认定后,即可获得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

9、学生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与《社会实践记录册》由各学院团总支负责归档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