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中斩获佳绩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次数: 515


 12月6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在天津大学落下帷幕。我校5个项目进入全国赛,经过大赛网评以及决赛阶段的现场比赛激烈角逐,影视创作赋能乡村振兴:大禹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的实践者”“绘心童行:少儿思政启蒙研学实践在行动2个项目获得银奖,实现了我校此项比赛国家级银奖零的突破;守护城市脉搏:做有温度的管网建设引领者”“逐浪者:鲜制冷运,叮咚到家海鲜预制菜开创先锋”“虫启未来,营养新食代3个项目获得铜奖,获奖等级和获奖总数均取得该项赛事历史最好成绩。

 本届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会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由天津大学承办,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旨在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现已成为目前国内最高规格、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双创顶级盛会。本届大赛共有来自151个国家和地区的5296所学校、421万个项目、1709万人次报名参赛。

 自今年4月校赛启动以来,共历时8个月,学校高度重视大赛的筹备与组织工作,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分领域、多层次、有组织地开展项目策划书撰写辅导、备赛专题报告、一对一团队辅导、种子项目专家论证会诊、赛前模拟路演等系列辅导活动20余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大赛各项工作。本届大赛获得我校师生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共有1427个项目报名,10000余名学生参加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20余个项目申报产业命题。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动专创融合、理实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逐步形成课程实训竞赛创业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目前,在全校范围内已营造出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彰显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显著特色。截至目前,我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共获国赛银奖2项、国赛铜奖14项;省赛金奖25项、省赛银奖107项、省赛铜奖244项。学校连续9年获得该赛事的安徽省优秀组织奖


(撰稿:教务处  陈永红;摄影:教务处;审核:教务处  廖信林)



我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中斩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3-12-08   浏览次数:515


 12月6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在天津大学落下帷幕。我校5个项目进入全国赛,经过大赛网评以及决赛阶段的现场比赛激烈角逐,影视创作赋能乡村振兴:大禹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的实践者”“绘心童行:少儿思政启蒙研学实践在行动2个项目获得银奖,实现了我校此项比赛国家级银奖零的突破;守护城市脉搏:做有温度的管网建设引领者”“逐浪者:鲜制冷运,叮咚到家海鲜预制菜开创先锋”“虫启未来,营养新食代3个项目获得铜奖,获奖等级和获奖总数均取得该项赛事历史最好成绩。

 本届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会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由天津大学承办,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旨在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现已成为目前国内最高规格、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双创顶级盛会。本届大赛共有来自151个国家和地区的5296所学校、421万个项目、1709万人次报名参赛。

 自今年4月校赛启动以来,共历时8个月,学校高度重视大赛的筹备与组织工作,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分领域、多层次、有组织地开展项目策划书撰写辅导、备赛专题报告、一对一团队辅导、种子项目专家论证会诊、赛前模拟路演等系列辅导活动20余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大赛各项工作。本届大赛获得我校师生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共有1427个项目报名,10000余名学生参加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20余个项目申报产业命题。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动专创融合、理实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逐步形成课程实训竞赛创业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目前,在全校范围内已营造出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彰显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显著特色。截至目前,我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共获国赛银奖2项、国赛铜奖14项;省赛金奖25项、省赛银奖107项、省赛铜奖244项。学校连续9年获得该赛事的安徽省优秀组织奖


(撰稿:教务处  陈永红;摄影:教务处;审核:教务处  廖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