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关于修订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 2022-07-02 浏览次数: 4029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规范教育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教督〔2021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202153号)、《安徽财经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安财发〔202215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一流专业建设,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决定部署实施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对修订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以新技术发展与应用为支撑,以经济社会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凸显“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个性化发展”要求,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复合性知识、创新性精神、实践应用能力、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制定原则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

坚持以成果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围绕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成果要求的达成,重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合理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活动安排。充分体现学习内容的系统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学习成果的多样性与创造性,体现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开展大类培养,注重个性发展

以大类招生培养改革为基础,课程设置趋向基础性和广博性。在通识通修和学科专业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卓越专业人才、卓越复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路径,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充分扩大学生选课自主权,为学生打造个性化发展平台。

(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优化教学体系

各教学单位发挥办学优势,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分层次、分阶段、分群体推进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通过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在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五)深化实践教学,促进产教融合

设计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各专业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分层次、分年级设计实践育人体系,确保经、管、文、法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学时)不少于教学计划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及艺术类专业不少于教学计划总学分(学时)的25%,各专业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分(学时)比例。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研究所的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深化产教融合。

三、基本框架

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结构与学分要求等主要内容。其基本框架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掌握 (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等,……),具有……的能力,能够在……胜任……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要求: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确定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毕业要求

明确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与毕业生要求的对应关系。

各专业要认真梳理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并形成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认真梳理设置课程对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作用,根据毕业要求建立能力达成矩阵,明确各门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避免开设无承载培养要求的课程。

各专业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说明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实现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工程教育专业可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确定毕业要求,其他专业可结合国家专业类质量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社科类专业认证标准(征求意见稿)确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不低于各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

(三)课程结构与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

一、通识通修

公共通修

61

通识教育

7

合计

68

二、学科专业

学科基础

26

专业核心

24

合计

50

三、个性发展

专业进阶

11

专业拓展

10

合计

21

四、综合实践

创新创业实践

9

综合实验(训)

5

专业调查与实习(训)

1

毕业实习

2

毕业论文(设计)

4

合计

21

总计

160

(注:理学学科和工学学科的毕业学分原则上不超过170,其他学科毕业学分不超过160

 1.通识通修

通识通修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思维方式、健康体魄、优良作风、基本知识和文化素质。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  

  1. 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课程共17学分,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等课程组成。

  2. 外语类课程共8学分,由英语精读(1)、英语精读(2)、英语听说(1)、英语听说(2)、英语基础课程群、外语进阶课程群等课程组成。

英语基础课程群、外语进阶课程群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其中,英语基础课程群2学分、外语进阶课程群2学分,学生须在每个课程群中选择1门或多门课程修满学分。

  1. 数学类课程共12学分,由微积分(上)、微积分(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组成。

  2. 信息技术与应用类课程共8学分,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应用、Python语言及信息技术类讲座等课程。

信息技术类讲座共2学分,以现代信息技术前沿与应用知识为内容,旨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1. 写作类课程共2学分,课程为写作与沟通。

  2. 军事类课程共4学分,由军事理论、军事技能等课程组成。

  3. 体美劳模块共10学分,由体育1、体育2、劳动安全与健康教育、文学艺术素养、体育素养、劳动素养等课程组成。

文学艺术素养通过设立文学艺术俱乐部,开展文学艺术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引领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提升人文素养、培育完善人格。

体育素养通过设立体育俱乐部,开展各项体育锻炼活动,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团队协作意识、抗挫折能力等;引导学生积极运动、适量运动、快乐运动、健康运动,培育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

劳动素养由专业性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构成,通过专业实习调查和设立劳动俱乐部开展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8)自然科学模块通过开设自然科学类课程,阐释科学精神,展示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诞生与进步,促使学生思考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变革以及在这种变革下个体与社会、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9)社会科学模块通过开设社会科学类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从不同的视角理解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树立科学的社会观,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0)四史教育模块的开设是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拨开前进路上的荆棘,从“四史”内容中获得充足的精神力量,学习革命先辈勇于奉献、甘于奉献的顽强精神,同落后思想相抗争,在社会中发光发热。

11)三创教育模块通过开设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向学生阐释发明新的生产方式、创造新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的理论、方法、经验,激发学生追求创造的喜悦,树立创业的坚韧品质,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2.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1. 学科基础课是同一学科或相近学科的几个专业所设置的,体现学科专业最基础、最核心的共同必修课程,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2. 专业核心课是各专业最核心的知识结构与脉络,旨在传授所学专业的核心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包括专业进阶课和专业拓展课。

  1. 专业进阶课是由本专业开设的,旨在厚实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引导学生专业方向、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课程要体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现代新技术的有机融合。

  2. 专业拓展课是经过设计的一组非本学科、本专业开设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

 4.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包括创新创业实践课、综合实验课、课外实践课。

  1. 创新创业实践课共9学分,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原理、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强化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独特方式,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2. 综合实验课共5学分,包括专业实验(训)和跨专业综合实验(训)。

  3. 课外实践课共7学分,包括专业调查与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四)学制和毕业学分要求

1.学制

2.毕业学分

 3.课外教学学分要求(10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学士学位

(六)建议本专业学生修读双专业、双学位

(七)本专业第二学位、辅修培养方案

(八)课外必读专业书籍目录、相关专业网站

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虞宝桃

副组长:朱红军  周加来

成  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办公室主任:经庭如

五、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度安排

(一)调研论证阶段(2022731日之前)

 1.教务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总体设计思路和基本要求进行广泛调研,借鉴国内高校优秀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与总体框架,形成初步调研意见。

 2.校领导带领教务处深入各相关学院调研,讨论确定通识通修等平台课程。

3.各学院广泛调研相同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情况,调研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和初步意见。各专业对标国家专业类标准、认证标准及行业标准等,制订专业培养方案并组织同类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相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形成书面记录《安徽财经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表》(附件4),报至教务处。

(二)推进完善阶段(2022831日之前)

1.组织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2.组织各教学单位召开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研讨、推进会,逐步完善培养方案。

3.完成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和课程体系建设,各学院(部)根据教务处要求在教务系统-培养方案申请录入培养方案。

(三)学校审核阶段(2022915日之前)

1.各学院报送《安徽财经大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模板)(2022)级)》签字盖章的纸质版,电子版发送至邮箱jwczlk2017@163.com

2.教务处将各学院报送的《安徽财经大学2022级本科培养方案》提交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校长办公会批准后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严格组织实施。

六、其他

(一)非经管类专业以经管类专业培养方案模板为基础,可根据专业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二)各学院把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的制(修)订作为一项整体工作进行设计推进,课程教学大纲的制(修)订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同步进行。

(三)各学院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如果需要校内其他学院协助开设课程,须与课程归属学院充分沟通和协商,以确保相关课程的开课次序及学时学分等设置安排的科学合理。

(四)各专业在修订培养方案时,要合理安排课程开课学期,各学期的学分学时分布相对均衡。

(五)对于2022级培养方案新增课程,课程号可按照222位)+学院代码(大写2位)+流水号(4位)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例如:22EC1001投资经济学。


附件包.zip                        





       安徽财经大学

   2022630


安徽财经大学关于修订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2-07-02   浏览次数:4029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规范教育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教督〔2021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202153号)、《安徽财经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安财发〔202215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一流专业建设,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决定部署实施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对修订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以新技术发展与应用为支撑,以经济社会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凸显“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个性化发展”要求,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复合性知识、创新性精神、实践应用能力、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制定原则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

坚持以成果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围绕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成果要求的达成,重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合理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活动安排。充分体现学习内容的系统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学习成果的多样性与创造性,体现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开展大类培养,注重个性发展

以大类招生培养改革为基础,课程设置趋向基础性和广博性。在通识通修和学科专业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卓越专业人才、卓越复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路径,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充分扩大学生选课自主权,为学生打造个性化发展平台。

(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优化教学体系

各教学单位发挥办学优势,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分层次、分阶段、分群体推进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通过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在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五)深化实践教学,促进产教融合

设计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各专业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分层次、分年级设计实践育人体系,确保经、管、文、法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学时)不少于教学计划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及艺术类专业不少于教学计划总学分(学时)的25%,各专业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分(学时)比例。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研究所的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深化产教融合。

三、基本框架

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结构与学分要求等主要内容。其基本框架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掌握 (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等,……),具有……的能力,能够在……胜任……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要求: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确定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毕业要求

明确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与毕业生要求的对应关系。

各专业要认真梳理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并形成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认真梳理设置课程对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作用,根据毕业要求建立能力达成矩阵,明确各门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避免开设无承载培养要求的课程。

各专业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说明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实现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工程教育专业可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确定毕业要求,其他专业可结合国家专业类质量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社科类专业认证标准(征求意见稿)确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不低于各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

(三)课程结构与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

一、通识通修

公共通修

61

通识教育

7

合计

68

二、学科专业

学科基础

26

专业核心

24

合计

50

三、个性发展

专业进阶

11

专业拓展

10

合计

21

四、综合实践

创新创业实践

9

综合实验(训)

5

专业调查与实习(训)

1

毕业实习

2

毕业论文(设计)

4

合计

21

总计

160

(注:理学学科和工学学科的毕业学分原则上不超过170,其他学科毕业学分不超过160

 1.通识通修

通识通修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思维方式、健康体魄、优良作风、基本知识和文化素质。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  

  1. 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课程共17学分,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等课程组成。

  2. 外语类课程共8学分,由英语精读(1)、英语精读(2)、英语听说(1)、英语听说(2)、英语基础课程群、外语进阶课程群等课程组成。

英语基础课程群、外语进阶课程群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其中,英语基础课程群2学分、外语进阶课程群2学分,学生须在每个课程群中选择1门或多门课程修满学分。

  1. 数学类课程共12学分,由微积分(上)、微积分(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组成。

  2. 信息技术与应用类课程共8学分,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应用、Python语言及信息技术类讲座等课程。

信息技术类讲座共2学分,以现代信息技术前沿与应用知识为内容,旨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1. 写作类课程共2学分,课程为写作与沟通。

  2. 军事类课程共4学分,由军事理论、军事技能等课程组成。

  3. 体美劳模块共10学分,由体育1、体育2、劳动安全与健康教育、文学艺术素养、体育素养、劳动素养等课程组成。

文学艺术素养通过设立文学艺术俱乐部,开展文学艺术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引领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提升人文素养、培育完善人格。

体育素养通过设立体育俱乐部,开展各项体育锻炼活动,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团队协作意识、抗挫折能力等;引导学生积极运动、适量运动、快乐运动、健康运动,培育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

劳动素养由专业性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构成,通过专业实习调查和设立劳动俱乐部开展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8)自然科学模块通过开设自然科学类课程,阐释科学精神,展示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诞生与进步,促使学生思考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变革以及在这种变革下个体与社会、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9)社会科学模块通过开设社会科学类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从不同的视角理解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树立科学的社会观,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0)四史教育模块的开设是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拨开前进路上的荆棘,从“四史”内容中获得充足的精神力量,学习革命先辈勇于奉献、甘于奉献的顽强精神,同落后思想相抗争,在社会中发光发热。

11)三创教育模块通过开设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向学生阐释发明新的生产方式、创造新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的理论、方法、经验,激发学生追求创造的喜悦,树立创业的坚韧品质,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2.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1. 学科基础课是同一学科或相近学科的几个专业所设置的,体现学科专业最基础、最核心的共同必修课程,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2. 专业核心课是各专业最核心的知识结构与脉络,旨在传授所学专业的核心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包括专业进阶课和专业拓展课。

  1. 专业进阶课是由本专业开设的,旨在厚实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引导学生专业方向、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课程要体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现代新技术的有机融合。

  2. 专业拓展课是经过设计的一组非本学科、本专业开设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

 4.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包括创新创业实践课、综合实验课、课外实践课。

  1. 创新创业实践课共9学分,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原理、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强化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独特方式,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2. 综合实验课共5学分,包括专业实验(训)和跨专业综合实验(训)。

  3. 课外实践课共7学分,包括专业调查与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四)学制和毕业学分要求

1.学制

2.毕业学分

 3.课外教学学分要求(10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学士学位

(六)建议本专业学生修读双专业、双学位

(七)本专业第二学位、辅修培养方案

(八)课外必读专业书籍目录、相关专业网站

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虞宝桃

副组长:朱红军  周加来

成  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办公室主任:经庭如

五、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度安排

(一)调研论证阶段(2022731日之前)

 1.教务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总体设计思路和基本要求进行广泛调研,借鉴国内高校优秀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与总体框架,形成初步调研意见。

 2.校领导带领教务处深入各相关学院调研,讨论确定通识通修等平台课程。

3.各学院广泛调研相同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情况,调研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和初步意见。各专业对标国家专业类标准、认证标准及行业标准等,制订专业培养方案并组织同类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相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形成书面记录《安徽财经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表》(附件4),报至教务处。

(二)推进完善阶段(2022831日之前)

1.组织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2.组织各教学单位召开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研讨、推进会,逐步完善培养方案。

3.完成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和课程体系建设,各学院(部)根据教务处要求在教务系统-培养方案申请录入培养方案。

(三)学校审核阶段(2022915日之前)

1.各学院报送《安徽财经大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模板)(2022)级)》签字盖章的纸质版,电子版发送至邮箱jwczlk2017@163.com

2.教务处将各学院报送的《安徽财经大学2022级本科培养方案》提交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校长办公会批准后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严格组织实施。

六、其他

(一)非经管类专业以经管类专业培养方案模板为基础,可根据专业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二)各学院把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的制(修)订作为一项整体工作进行设计推进,课程教学大纲的制(修)订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同步进行。

(三)各学院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如果需要校内其他学院协助开设课程,须与课程归属学院充分沟通和协商,以确保相关课程的开课次序及学时学分等设置安排的科学合理。

(四)各专业在修订培养方案时,要合理安排课程开课学期,各学期的学分学时分布相对均衡。

(五)对于2022级培养方案新增课程,课程号可按照222位)+学院代码(大写2位)+流水号(4位)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例如:22EC1001投资经济学。


附件包.zip                        





       安徽财经大学

   202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