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本科高校:
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4号)转发给你们,并就我省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范围
本次推荐包括以下三类课程类型:
(一)线下一流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大力倡导基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优质课程申报。
(三)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从2019年起,教育部对国家级五类一流本科课程候选课程所涉及的课程负责人及团队主要成员进行课程数量限定,每人每年限一门课程。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已作为2019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现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候选课程的,其课程负责人及团队主要成员不再参加此次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三类课程的推荐。
二、推荐条件
推荐课程须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符合相关类型课程基本形态和特殊要求的同时,在以下多个方面具备实质性创新,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一)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三)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四)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五)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六)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七)应用成效显著。申报课程在本校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应用,教学方法先进,教学质量高,示范引领性强。
三、申报和推荐
(一)申报和推荐程序
教育部分配我省三类课程三年推荐总额为539门,2019年我省推荐数量最高不超过三年推荐总额的20%。
各省属本科高校课程向省教育厅申报,由我厅择优向教育部部推荐。各省属本科高校作为三类课程建设的主体,要严格按照申报要求,组织对本校建设课程进行评价遴选,择优申报,在本校申报限额内自主决定每类课程的申报数量。各校申报限额如下,“双一流”建设高校15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10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5项;其余本科高校3项。
(二)申报和推荐组织工作
我厅委托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具体实施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工作,对各省属高校申报课程进行综合评议,根据各类申报课程的质量情况,在教育部限定的推荐名额和比例内择优推荐。推荐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教育部。
(三)申报材料报送方式
本次申报采用网上填报与函报材料相结合的方式。
1.网上填报
各省属高校自2019年12月20日起使用原“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账号和密码(与2019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使用的一致),登录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网(网址:www.chinaooc.cn,以下简称“工作网”),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申报。
网上填报时,申报书中的第八、十、十一项的内容由系统自动生成,无需填写或者修改;第七项附件材料清单中需要盖章或者签字的材料彩色扫描为PDF格式上传;其他具体要求参见申报书要求。
网上申报截止于2019年12月24日。
2.函报材料
完成省级推荐后,我厅将通知推荐课程所在高校,在“工作网”平台打印具有防伪标识的申报书,并确认第八项课程负责人签字,第九项校教指委或学术委员会负责人签字,第十项盖学校党委公章,第十一项主管校领导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以上均需填写签字或者盖章日期,和附件材料原件(视频类材料无需纸质提交)一起,按照每门课程装订成册,一式两份(两份必须均为签字或盖章原件,复印或扫描版无效),于2020年1月8日前寄送至合肥市包河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图书馆张雪娟老师(发顺丰快递)。
四、联系方式
省教育厅联系人:卫兵,电话:0551-62831868;
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联系人:张雪娟,电话:15156075118。
附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 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4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