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一流专业和课程 下好质量提升“先手棋”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课程是教学实施及管理的基本单元,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要求将在全国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明确到2022年将创建300个省级一流专业,推出1000门省级线下开放课程、50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300门社会实践课程建设, 100项左右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培育一流专业群,构建一流课程体系,打造一流本科课堂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目标”和“主战场”。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专业及课程建设水平,创建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近日,学校正式下发《安徽财经大学“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方案》,该方案以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统领,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为目标。方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在转变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将学校优势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进行科学谋篇布局,以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
该方案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项目实施、考核验收及附则等五个方面内容,其中一流专业的建设要围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凝练学科方向,同时,紧密对接国家“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重大项目实施,引领支撑高水平本科教育。力争到2021年,现有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品牌)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等专业2/3进入省级一万个专业建设项目,其中的1/3进入全国一万个专业建设项目或取得得三级专业认证。
一流课程的建设以打造“金课”,淘汰“水课”为主要目标,大力建设建设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五大“金课”,发挥学校经济管理学科综合优势,加强大类平台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建设,同时,合理设置模块课程,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建设一批综合性、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群。力争到2021年,现有的精品开放课程、示范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MOOC示范项目等课程2/3进入省级一万个课程建设项目,其中的1/3进入全国一万个课程建设项目。
新出台的《安徽财经大学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国家质量标准》和我省各专业委员会专业评估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力求达到全面、可管、准确、可量化、可操作的目的。《标准》主要包括生源与就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学习成果、课程与教材、师资队伍、经费与条件、产学研合作、质量保障与特色等8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分指标,涵盖60余个建设标准观测点。一流专业计划遴选10个,申报条件应为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含振兴计划)中的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项目,少数条件较好的校级建设专业也可申报,一流专业建设周期为为三年,学校每年给予每个立项专业10万元建设资金支持。
新出台的《安徽财经大学一流课程建设标准》结合了我校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材及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教学水平及效果、课程特色等6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分指标,涵盖30余个与课程建设密切相关的观测点。一流课程计划遴选30门,申报条件应为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含振兴计划)中精品开放课程、示范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MOOC示范项目等项目,少数条件较好的校级建设课程也可申报,一流课程建设周期为三年,学校每年给予每个立项课程10万元建设资金支持。
方案还对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奖励和结项做了明确要求,在建设期内,成功申报为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奖励项目组15万元;申报为省级级一流专业的,奖励项目组5万元。建设期内申报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的,奖励课程组12万元;申报为省级一流课程的,奖励课程组4万元。项目建设期满,学校将依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任务标准进行验收评估。如在建设期内,成功申报专业和课程“双万计划”的,视同校级支持计划结项。项目结项时,未能如期达标的,学校将按实际完成建设任务的比例,收回项目所拨付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