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书写“新经管”发展战略奋进之笔系列报道之五:
全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跑出协同育人“加速度”
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高水平本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呼应“高教四十条”中“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的意见,探索适合新时代和我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围绕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学校采取系列措施全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谋求安财实践教学新突破,谱写安财实践教学新篇章。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实践双翼齐飞
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学校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培养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导向,大幅提高培养方案学分设置中实践教学的比重,构建了涵盖实验、实训、创新创业实践、专业调查与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五个环节,课程单项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跨专业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创业实践五个层面,通识类课程实验(实训)、学科基础课实验(实训)、专业课实验(实训)、创新创业课实验(实训)四个模块,与理论教学紧密衔接、特色鲜明的“五五四”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与实训类课程设置28学分,含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包括经济类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管理类跨专业综合实验课和ERP课程)5学分,创业类专题讲座5学分,学科竞赛10学分,专业调查与实习1学分及毕业论文(设计)4学分。新增15学分分类教育课程,其中创新创业类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特长及兴趣爱好选择学科竞赛、科研创新、创业实务、资格证书、文体俱乐部、服兵役、境外交流等形式灵活完成学分。
二、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同频共振
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了结构合理、功能优化、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成立首届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为我校实践教学把脉掌舵,厘清发展脉络,明晰发展方向;实践教学管理由原来的实验实训中心划归教务处管理,使教学管理成为了一个整体,避免实践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的割裂;成立校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设置13个院级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中心下设32个专业实验室,完善校、院、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经济学类、管理学类跨专业实验室和ERP教研室升格为三个校管实验中心,专业融合交叉。实验教学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并举,职能管理与业务管理相融。
三、开放共享,构筑协同育人新格局
规范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厘清现有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运行状况,规范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签订、挂牌、规章制度、学生管理、单位评价等操作流程,杜绝“重签约、轻建设”的现象,清理长期未使用或使用效果不佳的“僵尸”基地。加大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开拓新基地,2018年学校新增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8家。
校企合作,共建特色实验室。2018年我校遴选创新创业实验室、校企合作专业实验室、科研实验室14家,合作企业分别以资金、设备、软件、师资、基地等形式参与共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以项目为载体,拓展协同育人形式。2018年我校金融资产配置与管理、经济统计分析两个实验室获得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立项,是本次获得立项的唯一两个文科财经类实验室。两个重点实验室项目既是我校实验教学的成效,也是校企合作的典范,如金融资产配置与管理实验室与浙江同花顺公司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实验教学软件,其中我校拥有15%的知识产权。 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有关企业支持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中,我校共有29个项目获批立项;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作为联系学院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验实训、师资培训、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共建,成功申报“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大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融入“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我校积极组织申报产教融合合作委员会成员高校优势研究领域项目,推荐安徽省中小企业科创板上市融资服务研究、基于产学融合的县域经济调查与评价、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研究3个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