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书写“新经管”发展战略奋进之笔系列报道之四:
教学激励与教师荣誉并举 厚植潜心育人“大情怀”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教师要回归本分,大学教师的第一职责是“教书育人”。为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学校最近出台了《安徽财经大学教学成果认定及奖励办法》和《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终身成就奖”“教学卓越贡献奖”“教学杰出青年奖”评选及奖励办法》等相关规定,构建教学激励和教师荣誉制度。主要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突出教学成果和业绩导向,激发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一、加大投入,构建多维立体教学奖励体系
《安徽财经大学教学成果认定及奖励办法》将教学成果按类分级进行界定,分别规定奖励标准。A级教学成果主要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优秀案例、国际国家级A类学科类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校定权威期刊发表教研论文等23项,最高奖励金额100万元;B级教学成果主要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省级一流课程、省级教学名师、国省级一流专业、一类出版社和二类出版教学研究专著、国际国家级A类学科类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等23项;C级教学成果主要包括校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和校级重大项目、校级优秀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校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校级各类优秀教师、一般期刊教研论文、A类学科类竞赛省级二等奖以上和B类学科竞赛一等奖以上的指导教师等14项,最高奖励20万元。
除了《安徽财经大学教学成果认定及奖励办法》相关教学奖励举措外,《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和《安徽财经大学创新创业类学分认定指南》也对教师指导学生的工作量进行了量化和认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获得奖励的同时,根据奖项分别给予5—80个课时工作量补贴;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创新基金等项目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分别给予20、10和5个课时工作量,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年会交流,国家级项目增加20个课时工作量;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根据论文级别,给予指导教师5—30个课时工作量;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获得专利、技术转让、成果推广等可以获得20—50个课时工作量等。
二、爱岗敬业,增强教书育人自豪感,构筑教师荣誉体系
学校在原有设立的“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课堂教学奖”、“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教师教学荣誉基础上,新出台了《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终身成就奖”“教学卓越贡献奖”“教学杰出青年奖”评选及奖励办法》。该办法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自信心和成就感,树立一批师德高尚、乐于教学,精心育人、勤于教学,技艺精湛、善于教学,锐意创新、精于教学的优秀教师典型,并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辐射作用。
“教学终身成就奖”“教学卓越贡献奖”“教学杰出青年奖”分别对应我校具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职称的教师,并且在从教年限和我校工作经历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在评选要求方面,各类奖项分别从师德师风、教学工作量、承担教育教学项目、学生评教、教学成果获奖、科研水平、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教学和学术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建立科学、可操作、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表彰奖励上,分别授予“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终身成就奖” 、“安徽财经大学教学卓越贡献奖”、“安徽财经大学教学杰出青年奖” 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分别一次性奖励获奖者人民币20万元、10万元、5万元。
学校梳理并构建教学奖励和教师荣誉体系,突显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第一使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核心要求的主旨,教学激励和教师荣誉将思想引领和师德师风评价放在首位,突出教师的实际贡献和水平,激发广大教师更加爱岗敬业。大学天职—教书育人!大学良心—潜心教书育人!大学教师—做好天职事,干好良心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