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书写“新经管”发展战略奋进之笔系列报道之三:
以学科竞赛为引领 培养创新性人才
创新是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永恒的主题。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学科竞赛因具有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属性,业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安徽财经大学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结合学校正在实施的“新经管”战略工程和财经类高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特点,坚持以学科竞赛为引领,推动研究性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的“四位一体”育人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一、谋篇布局,不断完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将学科竞赛活动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无缝对接,根据学校“新经管”发展战略的要求,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设置学科竞赛学分,制定了《安徽财经大学学科竞赛类学分认定指南》,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列入必修项目,要求学生大学期间必须修满10个学科竞赛学分,根据参赛项目等级可转换为学科竞赛学分。实施用学科竞赛成绩进行毕业论文替代等的新机制,逐步形成学生个性发展与专业教育提升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良好态势。
进一步优化学科竞赛激励机制。为保障竞赛秩序、竞赛质量和对重点赛事的支持,学校对竞赛进行顶层设计、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学校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全面修订了《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试行办法》,将学科竞赛项目根据国家(国际)级、省级、校级项目划分为A、B、C三级三类管理模式,从立项、组织、考核等层面提高认识,提升影响;从资助、奖励、业绩等层面进行引导和加大激励力度,学生获奖最高奖励100000元,指导教师最高奖励200000元。在获奖项目给予学生和指导教师奖励的同时,还根据竞赛类型、组队形式、获奖等级等给予指导教师日常指导工作量补贴,学生还可申请相应级别的学分;教师可获得相应级别的教学效果认定,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参赛热情。
二、兼容并包,构建学科竞赛立体化平台
积极构建校院联动机制,积极整合优势资源,搭建竞赛项目平台,合力助推学科竞赛工作。学校层面宏观统筹引导各竞赛组织实施单位,积极协调帮助承办单位做好相关学科竞赛组织工作;学院及有关单位层面,积极承办并负责竞赛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委派优秀指导教师或成立教练组具体负责竞赛的指导工作。2018年学校把各类举办或承办的学科竞赛列入年度学校质量工程重大和重点项目,鼓励资助学院和部门组织或承办各类赛事。同时,制定有效措施稳定指导教师队伍,实现多学科指导教师的融合。根据学科竞赛特点和要求,学校建立师资导师库,实行动态管理。积极鼓励指导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实战能力;鼓励指导教师把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竞赛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确保对学科竞赛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校院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转,学校近年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了各类国家级、省级重要赛事,成果显著。同时结合自身优势特色资源,学校近年来先后承办了“航信杯”全国大学生财税技能大赛总决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总决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安徽赛区总决赛等多项学科竞赛赛事,我校2018年还承办了“创青春”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连续两年承办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今年,学校还将继续承办安徽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大学生金融投资创新大赛、安徽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等8项省级B类学科竞赛,承办数量位居全省高校第一。
学科竞赛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对于“教”与“学”观念的转变,倒逼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了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一方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中心的僵化模式,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填鸭式”面授转变为启发式、讨论式、指导式的案例教学法。另一方面,学生在竞赛中主动学习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科竞赛深化了校企合作、共同办学模式的改革,学校建立了与实务部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系。随着各类学科竞赛的社会影响不断提高,竞赛活动成为一些知名企业展示自身形象、回馈社会的平台,真正实现“三全育人”。
三、多元并进,学科竞赛结出累累硕果
学校通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组织参加,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 2018年学校依托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广泛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500余场,累计参与人数达13万余人次。在各类省级以上有影响力的竞赛中,我校学生也取得不菲成绩,,获奖数量逐年递增。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我校共有61支队伍参赛,获12个一等奖和31个二等奖,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风采。作为我省高校金融投资顶级赛事,学校连续十六年举办安徽省大学生金融虚拟仿真投资大赛,仅2018年共有66所高校65921人次报名参赛,大赛现已成为我省B类学科竞赛金牌赛事。去年七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对接活动在蚌举行。来自全国的163支团队,66个项目报名参赛,其中20个项目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投融资机构和相关企业代表现场签约。在第四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共有800余支团队近4000人报名参加,其中48个项目分获国家铜奖、省赛金、银和铜奖,获奖总数位列全省高校第一。通过相关赛事的举办,扩大了我校在学科竞赛方面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正式向社会发布《2014-2018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我校在2014至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组Top300榜单上位列第171位,位列全国人文社科类高校第六,获奖总数位列全国财经类高校第一。
四、守正创新,促进学科竞赛可持续发展
学科竞赛作为一种群体性科技活动,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技术性,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拓展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大平台,更是学校推动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结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学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坚持以赛促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在竞赛中加强朋辈合作、高年级引导带动低年级学生,逐步形成学生与竞赛团队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良好态势;以赛促教,以教助赛,建立师资导师库,鼓励教师把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面向未来,安徽财经大学持续加强学科竞赛建设,着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规范竞赛选拔机制,强化过程管理,不断推动学科竞赛工作常规化、制度化,把高起点、全方位、多维度的学科竞赛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和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的办学目标融为一体,探索出一条培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