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发布时间: 2020-06-24 浏览次数: 1361



(经2020年6月12日教学工作专题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校政字〔2020〕57号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决定将劳动教育纳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全校本科生中加强劳动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课程教育为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基本原则

立德树人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以生为本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本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学科优势等可利用资源,开展符合专业特点要求的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

注重实践原则。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进劳动教育方式,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本科教学工作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劳动教育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劳动教育组织及学分认定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集召开研讨会,分析、商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院成立院级劳动教育工作小组,由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负责领导、统筹和管理整个工作,学院系(部)主任、专职教师、团委书记、辅导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

五、教育体系

1.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劳动教育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2个学分,36学时。其中,《劳动教育》课程,18学时,计1学分;劳动实践18学时,计1学分。劳动课程教学部分,主要培养大学生劳动意识,树立劳动观念,强化劳动自觉与责任感。劳动实践部分以专业性劳动实践、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服务性劳动实践为主,分类实施。

2.专业性劳动实践。设置学期劳动周,与学期专业调查与实习周同期。各学院结合专业能力素质要求、职业发展需求和教学安排,分层分类,有序组织学生在学期劳动周开展专业性劳动实践。从第1学期劳动周开始到第6学期劳动周结束,每学期劳动周均需开展专业性劳动实践累计实践时间10学时。学分及成绩认定纳入劳动实践部分。

3.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后勤服务育人”为载体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结合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劳动技能培训和绿化养护、校园卫生、教室清洁、实验室维护等校内劳动锻炼,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助力推动校园文明建设。从第1学期开始到第6学期结束,每位本科生在此时段内均需参加日常生活劳动实践,累计实践时间8学时。学分及成绩认定纳入劳动实践部分。

4.服务性劳动实践。以校、院两级团学组织为主体,开设“菜单式”志愿劳动项目,加强学生公益性劳动意识。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校外志愿服务,开展卫生清洁服务、助残服务、扶贫服务、社区便民服务、文化宣传服务、法律普及服务、支教服务、政策宣讲等劳动实践。学分及成绩认定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

六、组织实施

1.《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安排、过程管理、成绩认定由教务处、学生处共同负责。《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并入《大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大学生劳动、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新课程教学以教学班级为单位,授课教师负责课堂考勤、成绩评定和成绩系统填报等工作。

2.专业性劳动实践的组织、管理和考核由学院劳动教育工作小组负责。各学院要充分利用学期劳动周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性劳动实践,要明确专业劳动实践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具体要求,加强专业性劳动实践过程管理,并在第7学期初将考核结果汇总整理后报教务处,批量导入成绩系统。

3.日常生活劳动实践由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后勤管理服务中心通过劳动教育管理系统发布每学期学校各部门开展的劳动技能培训活动和校内劳动锻炼学生需求计划,由对应部门负责学生组织、管理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通过系统报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汇总整理,并在第7学期初报教务处,批量导入成绩系统。

4.服务性劳动实践的组织、管理和考核由校团委负责。相关活动学分及成绩认定按照《安徽财经大学普通本科学生课外教学学分制实施方案(修订)》执行,学分及成绩记载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

七、考核要求

1.《大学生劳动、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绩、劳动实践成绩都以百分制计入成绩系统,其中劳动实践成绩由专业性劳动实践成绩和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成绩构成,占比分别为60%和40%。

2.《大学生劳动、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绩、劳动实践成绩均需及格方可参加毕业审核,成绩不合格的应当重修。

3.取得劳动技能资格证书等可以免修,按照证书等级直接认定成绩。

4.确实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劳动实践的,经学生所在学院同意,并在规定的劳动时间内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可以取得劳动实践成绩。

八、其他

1.本办法自2020级本科学生开始实施。

2.本办法由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安徽财经大学

2020年6月24日


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发布时间:2020-06-24   浏览次数:1361



(经2020年6月12日教学工作专题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校政字〔2020〕57号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决定将劳动教育纳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全校本科生中加强劳动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课程教育为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基本原则

立德树人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以生为本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本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学科优势等可利用资源,开展符合专业特点要求的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

注重实践原则。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进劳动教育方式,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本科教学工作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劳动教育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劳动教育组织及学分认定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集召开研讨会,分析、商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院成立院级劳动教育工作小组,由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负责领导、统筹和管理整个工作,学院系(部)主任、专职教师、团委书记、辅导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

五、教育体系

1.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劳动教育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2个学分,36学时。其中,《劳动教育》课程,18学时,计1学分;劳动实践18学时,计1学分。劳动课程教学部分,主要培养大学生劳动意识,树立劳动观念,强化劳动自觉与责任感。劳动实践部分以专业性劳动实践、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服务性劳动实践为主,分类实施。

2.专业性劳动实践。设置学期劳动周,与学期专业调查与实习周同期。各学院结合专业能力素质要求、职业发展需求和教学安排,分层分类,有序组织学生在学期劳动周开展专业性劳动实践。从第1学期劳动周开始到第6学期劳动周结束,每学期劳动周均需开展专业性劳动实践累计实践时间10学时。学分及成绩认定纳入劳动实践部分。

3.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后勤服务育人”为载体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结合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劳动技能培训和绿化养护、校园卫生、教室清洁、实验室维护等校内劳动锻炼,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助力推动校园文明建设。从第1学期开始到第6学期结束,每位本科生在此时段内均需参加日常生活劳动实践,累计实践时间8学时。学分及成绩认定纳入劳动实践部分。

4.服务性劳动实践。以校、院两级团学组织为主体,开设“菜单式”志愿劳动项目,加强学生公益性劳动意识。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校外志愿服务,开展卫生清洁服务、助残服务、扶贫服务、社区便民服务、文化宣传服务、法律普及服务、支教服务、政策宣讲等劳动实践。学分及成绩认定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

六、组织实施

1.《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安排、过程管理、成绩认定由教务处、学生处共同负责。《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并入《大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大学生劳动、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新课程教学以教学班级为单位,授课教师负责课堂考勤、成绩评定和成绩系统填报等工作。

2.专业性劳动实践的组织、管理和考核由学院劳动教育工作小组负责。各学院要充分利用学期劳动周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性劳动实践,要明确专业劳动实践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具体要求,加强专业性劳动实践过程管理,并在第7学期初将考核结果汇总整理后报教务处,批量导入成绩系统。

3.日常生活劳动实践由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后勤管理服务中心通过劳动教育管理系统发布每学期学校各部门开展的劳动技能培训活动和校内劳动锻炼学生需求计划,由对应部门负责学生组织、管理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通过系统报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汇总整理,并在第7学期初报教务处,批量导入成绩系统。

4.服务性劳动实践的组织、管理和考核由校团委负责。相关活动学分及成绩认定按照《安徽财经大学普通本科学生课外教学学分制实施方案(修订)》执行,学分及成绩记载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

七、考核要求

1.《大学生劳动、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绩、劳动实践成绩都以百分制计入成绩系统,其中劳动实践成绩由专业性劳动实践成绩和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成绩构成,占比分别为60%和40%。

2.《大学生劳动、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绩、劳动实践成绩均需及格方可参加毕业审核,成绩不合格的应当重修。

3.取得劳动技能资格证书等可以免修,按照证书等级直接认定成绩。

4.确实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劳动实践的,经学生所在学院同意,并在规定的劳动时间内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可以取得劳动实践成绩。

八、其他

1.本办法自2020级本科学生开始实施。

2.本办法由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安徽财经大学

2020年6月24日